cysgjj 发布于2024-03-26 00:28:50 艺术创作 113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相声艺术创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相声艺术创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写相声,应当从写相声小段开始,因为相声小段只有几百字,比较容易掌握。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加一个可乐的底包袱就能构成一个相声小段。小段虽小,但垫话、正活、底包袱,都不少。所以,只要学会了写相声小段,就可以写相声大段了。事实上很多大段的相声就是从相声小段发展起来的。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简入繁,从易到难,这是学习写相声的必由之路
相声是深受人民欢迎的表演艺术,无论大人小孩、男女老少、那行那业,差不多都爱听相声。这就给相声作者提出了一个新课题,怎样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相声,以满足广大群众的要求。为此,把我们近几年来的创作体会整理出来,供从事和有志于相声创作的同志们参考。由于我们的水平不高,错谬之处,在所难免,请批评指正。
一个相声演员,当然是能做到既能创作又会表演最好,但如果创作能力不足,擅长表演也是没有问题的。相声演员嘛,又不是相声作家。
说到姜昆,他创作的相声当然比他表演的相声少得多,但如果由于他说过的作品很多,所以他创作作品的绝对数量也不算太少,起码不是相声演员中最少的。
另外,相声这种艺术的创作和歌曲不同。一个歌星拿过来一首别人写的歌,他按照歌谱直接唱就行,自己几乎不用参与创作意见,但一般来说相声是需要演员进行二度创作的,有时候一个作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自二度创作。这算不算创作?应该也算。
姜昆的早期作品,他是绝对直接参与创作,比如他刚出道时和师胜杰一起表演的几段作品。与李文华合作之后,《如此照相》也是他创作的,接下来的《诗歌与爱情》《错走了这一步》也是他的作品。与唐杰忠合作后,他遇到了梁左,两人最早合作的《虎口遐想》是梁左提供小说,姜昆在出差演出的火车上改编成相声的,一炮而红,其后开始和梁左展开多年合作。
与梁左不再合作之后,姜昆的演艺事业开始走下坡路,创作也没有跟上。
客观来说,姜昆写出的相声比他师父马季要少很多,马季是相声创作和表演的天才,一般人都无法相比。但姜昆在他年轻的时候,还是创作出不少相声力作,有的是他独立完成,有的与人合作。但具体到合作作品有多少功劳归他,这就难以分辨清楚了。
透过这一设问的现象,人们可以把握到本质的东西,即专为某人所用的舆论班子策划的又一出戏。和我们一般网民上网流览或写点东西只图一乐不同,这伙人以炮轰姜昆为职业的。请注意,每隔三、两天,必有关于姜、郭的设问出现,且集问、答、评***承包,就是不让这个话题凉下来。我总觉得,做人必有错,但不可心太黑。
这个我记得我小的时候他在春晚有表演,大了以后就没见过他了,这次弄个什么相声小品大赛,做了评委,我现在要做的是等待它开播,看看这位领工资的评委会对参赛选手有什么样的评论点评,经常在官场摸爬滚打的姜总应该会比郭先生评论更专业,更精彩才对,拭目以待
姜老师写了多少相声不太清楚,但他表演的节目还是很多的,比如:《虎口脱险1998》、《虎口脱险1999》、《虎口脱险2000》、《虎口脱险2001》、《虎口脱险2002》、《虎口脱险2003》、《虎口脱险2004》、《虎口脱险2005》、《虎口脱险2006》、《虎口脱险2007》、《虎口脱险2008》、《虎口脱险2009》、《虎口脱险2010》、《虎口脱险2011》、《虎口脱险2012》、《虎口脱险2013》、《虎口脱险2014》、《虎口脱险2015》、《虎口脱险2016》、《虎口脱险2017》、《虎口脱险2018》全部都是新相声!非常可乐!
公式相声是一种通过数学公式和算法来生成相声作品的表演形式。它的创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收集素材: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相声素材,如经典段子、名家表演等,以便用于生成新的作品。
2.整理素材:对收集到的素材进行整理,提取其中的关键词、梗等元素,便于后续的公式应用。
3.设计公式:根据相声的特点和创作规律,设计相应的数学公式和算法,用于生成新的相声作品。
4.应用公式:将整理好的素材和设计好的公式相结合,通过编程手段生成新的相声作品。
5.审核修改:对生成的作品进行审核和修改,确保其符合相声的艺术规律和观众喜好。
6.表演实践:将生成的相声作品在舞台上进行表演,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公式相声的创作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公式相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创作效率,但相声艺术的核心还是在于人的创意和表现。因此,在应用公式相声时,不应过分依赖公式,而要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保持相声的艺术魅力。
‘作为一个‘相声爱好者,谈谈个人听的感受,反证一下相声有多难。作为一个七O后,
‘对相声有比较深的印象,应当是从姜昆、李文华的相声,那时比较小,感到姜昆特逗,比较皮,从头笑到尾,当然那时笑点低。姜昆其实是马季提携的,马季早期说的一些歌颂类相声,听着也能感觉到其深厚的传统功底,应该是有点童子功的,买过他的磁带,冯巩牛群的也买过。吹牛、五官争功、宇宙牌香烟经过时间检验,称得上精品,马季八十年代来过我们黄桥,在我们影剧院演出过一场,当时由富得流油的三里化工厂赞助。观众热情,马季认真敬业,反而情绪象被观众带动似的,没有架子,不***,真正是把笑声带给群众。小时候,在收音机里听师胜杰的相声特多,虽然名气没有姜昆大,但感觉他口齿特别伶俐,嘎嘣脆,他说每一句话都感到特别可笑,学醉酒,大段的哭唱真是绝了,既夸张又儒雅,火候拿捏得恰当,没有作践自己讨笑声和掌声,非常高级,逐渐知道他乃侯宝林关门***。匪夷所思当时那个叫郝爱民的,没什么叫得响的作品,居然也十大笑星。侯宝林大师晚年收山前和郭全宝录过多段相声,说学逗唱,娓娓道来,铺垫转承,也恰如其分体现了传统相声的韵味。马季,姜昆都说新相声,特别姜昆,位高权重,引领主流相声,把传统相声中的精华舍弃了,没有大段贯口,没有真正的柳活,呆板,基本没见过砸挂,相声从业者都是背词,在电视上露一小脸,够吃一年半载老本儿。当然,冯巩、牛群是他们中的另类,本子很精彩,捧逗不受传统约束,有时捧的反而更出彩。可以说新相声到此为止,以后随着牛群退出,二人散伙。再无人能扛起大旗,相声走入死胡同,直到郭德纲的出现。
相声艺术说难不难,但要说好却很难,可能在我们听相声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认为自己上台的话,可能要比他们说的要好。实际上这是因为你没有登上过舞台,根本不了解相声有多难。
相声艺术最大的亮点在于包袱,包袱不仅要多,还要能抖得响。所以说除了要有好的剧本之外,演员们的临时发挥也很重要。在这点上,小品和评书就要简单多了,只要按照剧本完成就可以了,不需要顾及太多。
相声演员要能与观众互动,这既是相声的长处,又非常考验演员的应变能力。所以经常有年轻的相声演员被怼的哑口无言,不知所措。但如果你有能力与观众互动,那无疑会增添更好的喜剧效果。
相声演员基本功要扎实,说学逗唱,样样精通,这是每个相声演员所必备的,要能经得起考验。在演出过程中,就经常会有观众提出不同的要求,合理的要求就要尽量满足。
相声最重要的要数剧本了,在每天紧张工作之余,你还要抓紧时间写剧本。现在人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有更好的作品,没有好的剧本,再好的演员也永远无法做到长盛不衰。
相声的难在于它的表演形式,相比较而言,小品可以借助道具来渲染气氛帮助表演者将观众很快带去情景之中,来达到表演效果。再对比评书这种艺术,以讲故事依靠故事来塑造人物为主,自己可以控制住情绪和节奏,高低起伏可以依靠表演者的经验来呈现。
而相声,很通俗地说,说学逗唱基本功,重在它是喜剧,重在它得有批判性,还要与时俱进地创作,除了单口相声,还得有好的演员做搭档,好的搭档就成功一半了,但能否搭档还得看品行、艺术水准、默契程度,真的是可遇不可求。
相声与小品评书相比在表演上确实有很大难度,小品演出前肯定反复多排练,熟练有把握为止。评书如果有样本那就反复背,评书有时也有一些现加的东西,咱不说这二者其中的技巧。 一个相声演员如果只能说固定的段子,也就是基本上在下面背好词上台演,那真是没什么难度。好的相声演员能在舞台上玩现挂那还真的不是一般的厉害。反应能力放一边,没有好的基本功,肚子里还真得有点东西,没点儿舞台经验,没点儿阅历,没有好的应变能力,关键是肚子里没点真货还真不行。
谢谢邀请 说相声有多难?一个人一个理解。郭德纲说说相声难,那是他把相声理解到了精髓,发扬到了极致,给了相声以全面的诠释。姜昆说说相声难,那是他想把相声打造成想象中的金字塔,听起来很高雅,但是脱离老百姓,不接地气,所以他实现不了。和郭德纲相比,虽然姜昆贵为曲协***,但是他对相声的理解不及郭德纲的十分之一。
相声作为一种***形式,展现于大众视野里已经百十余年,起初只是以民间艺人养家糊口谋生手段出现在街头巷尾,而登上艺术舞台作为文学艺术的一部分,也就是七十余年的时间。那时的相声段子内容素材,主要取材于历史上,现实生活中民间流传的笑话,典故等为基础,去其糟粕,取起精华,形成了许多百姓喜闻乐见的经典剧目,如马三立前輩的单口相声《逗你玩》,说的是一个小孩与大人在无形中被骗术不高而被骗的故事,乃人寻味,马老的表演风格在含蓄中不泛幽默,在人们无意下,进入笑的世界,堪称一绝。而姜昆与唐洁忠表演的《虎口暇想》也是如此令人至今难忘,那个年代好的作品可谓百花齐放,层出不穷。时下,在我们现实生活里,工作中,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人与人之间,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等…,在处理如此繁多的关系上,在仅例举的两个相声里,可悟出很多哲理性的东西,如在交流,沟通,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均可借鉴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启迪思维,以史为镜。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思维意识各有不同,願我们都各有所悟,各有所取吧。
这个问题提的有问题😂😂
用老郭的话说:外行别给内行提意见!🤔🤔这话听着似乎有道理,但不禁琢磨。什么人称为内行?曲艺作品创作者、专业演员、曲艺理论研究者、曲艺评论家、业余票友、资深听众等,应该算是内行了吧!什么人算是外行?非从业人员、喜欢曲艺的听众、不喜欢曲艺的其他人等,应该属于外行吧?但似乎这之外还应该包括三个特殊的群体:一是原本属于内行,因各种原因离开这个圈子,改行干别的;二是原本是外行,机缘巧合进入了这个圈子;三是商人,只把这行当生意,管他好坏能赚钱就行,您说这几类人到底算内行还算是外行?
😁😁不用统计也知道是内行的群体大,还是外行的人更多吧!老郭也经常说:观众是演员的衣食父母!那怎么就不能让占大多数的外行提提意见呢?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褒贬是买主儿,关注你才评论你,当然绝不能是只会玩骂大街那种😓😓
现在的曲艺比起十几年前确实有点人气,影响到很多90后、00后也愿意听听甚至学学,这绝对是好事!但不可否认的是,上点年纪的人和年轻人的笑点会有很多不同,抓哏抖包袱越来越难。过去的传统相声很少掺杂有所谓的“冷笑话”,听众容易被逗乐,现场气氛好调动。能立刻听得懂冷笑话的,一定是了解这个梗产生的***背景的人,一知半解的观众就需要琢磨下,容易冷场,台上的演员就尴尬,该响的包袱没响,这种撒气漏风的包袱势必也影响演员接下来的情绪。并且这类包袱有很强的时效性,生命力短,时过境迁了,再抖更尴尬😅😅
所以相声创作者也好,表演者也好,面对什么样的观众使什么样的活,真的需要用用心。要不怎么说演员肚囊要宽超呢,只会说传统相声和只能说新相声的注定成不了角儿,也就勉强算内行里的艺人吧!🤨🤨🤨
😜😜您看,我这外行又给内行提意见,老郭别见怪哈😜😜
相声产生自老北京天桥,相声艺人大多数是没落的八旗子弟,或者北京周围地区的贫困人员。听众就是北京南城的贫民和苦力。如此相声就是俗人演出,俗人听众。相声艺人,以子弟书为原本,必须会太平歌词,莲花落,什不闲,京韵大鼓,西河大鼓,会京剧,评剧,梆子。倒口会[_a***_],河南,方言俚语,先抓活儿,地道。公式相声,对口词都是***遗毒,秉承上峰旨意,人民不爱听。听相声,图个乐呵,您说,是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相声艺术创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相声艺术创作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58pou.com/post/19326.html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老电影艺术创作视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老电影艺术...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摄影艺术创作要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摄影艺术创作...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招聘艺术创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招聘艺术创作...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海洋艺术创作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海洋艺术创作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艺术创作大概总结多少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艺术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盆景艺术创作原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盆景艺术创作原则...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艺术创作超现实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艺术创作超现实的解...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户外艺术创作类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户外艺术创作类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艺术创作精益求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艺术创作精益求精...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艺术创作的癖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艺术创作的癖好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