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创作 > 正文

艺术概论的艺术创作,艺术概论的艺术创作心理

cysgjj 发布于2024-05-17 05:34:08 艺术创作 20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艺术概论的艺术创作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艺术概论的艺术创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美术中有哪些有趣的理论知识?

美术中有哪些有趣的理论知识?

1.一些艺术史上有名的大画家他们作品很可能是利用透镜描着画的

2001年,霍克尼借助于物理学家查尔斯·法尔考对一些西方绘画大师的作品所进行数学分析,推出了《隐秘的知识》一书,指出文艺复兴以来经典油画借助了透视仪器(透镜、针孔和凹面镜)等暗箱技法

艺术概论的艺术创作,艺术概论的艺术创作心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就像下图的大卫霍克尼的演示那样,通过透镜把人物影像投射至暗房内的油画布上,因为是透镜,所以人是倒着投上去的,然后倒着描边:

2.你在手机或者电脑上看到的画,其实与真实的原作差异很大,甚至难以进一步地去认识原作。

例如,我在网上搜索“梵高 向日葵”的关键词,映入眼帘的却是色彩完全不同的六幅《向日葵》作品:

艺术概论的艺术创作,艺术概论的艺术创作心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是因为画作的扫描仪器的感色元件的差异,以及接壤的计算机色彩能力的处理差异,包括软件色彩处理模式上的差异,甚至在互联网的传播中,清晰度的逐渐丢失、细微色差的产生、胡乱的截图(图二图三)、盲目的主观色彩处理(调色软件),

野兽派(Fauvi***,1905年-1907年)是二十世纪初绘画潮流的第一波,其名称由来源出于一九○五年法国的秋季沙龙展,一尊类似十五世纪古典风格雕刻《小孩的躯干像》被放置在同室挂满马蒂斯、卢奥、弗拉芒克等用色强烈、笔法狂野的年轻画家画作之中,有位评论家看到这两类作品之间极大的差异,于是惊呼:“多纳太罗(Donatello)被野兽包围了!”

艺术概论的艺术创作,艺术概论的艺术创作心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美术理论,古今中外,浩如烟海。有趣之理论,更是数不胜数。如当时欧洲兴起之所谓‘印象派’画家及作品,是在以往古典主义色彩单一保守基础上的难得突破,是画家对光线与色彩的新的认识与表现方法的丰富——莫奈的油画《日出》堪称这个流派之代表作。所描绘的景象,博大,静谧,微妙;笔法生动跳跃而富于变化;色调求得在灰兰中的统一与丰富。而这个画境又很难用‘印象’来说明和概括出来的,二者相距甚远,实在是名实不符,令人非夷所思!在十五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素描造型理论中,把所谓‘明暗交界线’明确,详实和完整提出来,为今后素描体系的形成,完善和发展发挥出关键作用。但在画家或爱好者的具体实践中,直至当代,仍有相当一部人不能画出,画好和正确理解这个‘明暗交界线’,以至于直接影响了画面实效和艺术表现,原因何在?就是理论上的所谓‘线’直接引领大家去表现这个所谓‘线;而这个‘明暗交界线’实际上是反光影响不到和正光照射不到的‘明暗交界面’!这个‘面’有实有虚,有宽有窄,有直有曲,更有与明部和暗部的微妙衔接与过渡——而这正是检验素描理论和技能是否全面和扎实的最关键之尺度和依据!因此,以‘线’代‘面’者,画不出真正之素描作品的!或是理论不尽善,或是不同语言文字翻译不准确,或是认识与研究不到位,想必是兼而有之吧!总之,这些理论有历史源头,有现实意义上的趣味和反思……呼伦贝尔国美书画院 王进 己亥年正月十九

完全形态法则

图形绘制中,故意把部分图案要素隐藏或省略,能使欣赏者下意识的靠想象力,把省略的部分填补完整,这样一来,不仅强化了图形的辨识度还能使图案更加有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艺术概论的艺术创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艺术概论的艺术创作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58pou.com/post/31077.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